送瞿稼轩黄门应召北上

瞳矇日丽大明宫,妙选才贤应诏同。
凫舄旧标循吏传,凤毛洵美谢家风。
昌辰瑞草尧阶上,首路梅花古驿中。
献纳久怀天下计,封章一出掖垣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瞿稼轩的官员奉召入京的场景,充满对人才和盛世的美好赞颂。

开头用"明亮的阳光照耀皇宫"的画面,营造出庄严喜庆的氛围,暗示国家正在选拔贤才。接着用"野鸭图案的官服"和"凤凰羽毛般的风采"这两个生动的比喻,既说明瞿稼轩是位政绩斐然的地方官,又赞美他继承了名门望族的优良家风。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先用传说中尧帝台阶上的祥瑞之草,比喻当下是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紧接着笔锋一转,描写实际旅途景象——驿站旁盛开的梅花,暗示贤臣即将开始艰辛的履职之路。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歌颂时代,又暗含对官员责任的期许。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位官员长久心系天下,他的奏章一旦呈上,整个朝廷都会为之震动。这里用"掖垣空"的夸张手法,生动表现出贤臣进言的分量之重。

全诗通过阳光、祥瑞、梅花等意象层层递进,在赞美个人才干的同时,更展现了明君求贤若渴、臣子勇于担当的理想政治图景。比喻生动而不浮夸,用典自然而不晦涩,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送别诗。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