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宗伯李伯襄先生 其一
南溟汇碧虚,丹极标嶙峋。
皇风超近古,世脉还清醇。
簉羽列海隅,圭璧光儒绅。
砥澜回地轴,织汉贲天文。
雕虫岂足慕,刍狗宁重陈。
旷览碣石间,吹律皆阳春。
化工归启沃,倾否以亨屯。
帝简待黄虞,五六偕哲臣。
簴钟镂雅颂,竹帛栖玄勋。
谁能定德业,富有而日新。
皇风超近古,世脉还清醇。
簉羽列海隅,圭璧光儒绅。
砥澜回地轴,织汉贲天文。
雕虫岂足慕,刍狗宁重陈。
旷览碣石间,吹律皆阳春。
化工归启沃,倾否以亨屯。
帝简待黄虞,五六偕哲臣。
簴钟镂雅颂,竹帛栖玄勋。
谁能定德业,富有而日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李伯襄的学者官员的赞美之作,核心思想是歌颂对方的高尚品德和治国才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1. 开篇用壮阔的自然景象比喻李伯襄的品格("南溟汇碧虚"指南海的壮阔,"丹极标嶙峋"形容高山巍峨),赞美他像古代圣贤一样纯正("世脉还清醇"),在朝堂上如同美玉般闪耀("圭璧光儒绅")。
2.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先说琐碎文辞("雕虫")和过时事物("刍狗")不值得追求,转而称赞李伯襄能像春风化雨般治理国家("吹律皆阳春"),有扭转乾坤的才能("砥澜回地轴"),能辅佐君王开创盛世("帝简待黄虞")。
3. 最后以功业传承作结,说李伯襄的政绩会被载入史册("竹帛栖玄勋"),他的德行会不断更新进步("富有而日新"),这是对他最崇高的评价。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用海洋、高山比喻气度,用春风比喻德政,用织锦比喻文采,用钟磬雅乐比喻治国功绩。这些形象化的表达让抽象的赞美变得生动可感,展现了作者对这位贤臣发自内心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