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的故事为背景,用简单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他的抱负与选择。
前两句"茅庐有志平天下,不是无心出岫云"说:住在茅草屋里的诸葛亮其实胸怀平定天下的大志,他并非真的想永远隐居("岫云"指山中的云,象征隐居生活)。就像一个人虽然暂时住在小房子里,但心里装着改变世界的大梦想。
后两句"若使循常事耕稼,焉能仓卒说三分"意思是:如果诸葛亮按普通人的方式种地过日子,怎么可能突然就能提出"三分天下"的宏伟战略?这里用种地代表平凡生活,"三分"指著名的《隆中对》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展现的选择时刻:一个有才华的人,是选择安稳度日,还是抓住机会实现抱负?诗人用诸葛亮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就往往来自不甘平凡的选择。语言虽然简单,但把隐居与出仕、平凡与伟大的对立写得很有张力,让读者感受到人生关键时刻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