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

受知圣眷与谁同,师号封题寄梵宫。
为谢国恩来阙下,又承天泽去山中。
禅馀静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
若到赤城逢羽客,但言孤鹤在金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名叫惠思的大师,他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封赏,但最终选择回归山林,继续他的修行生活。诗中通过对比宫廷与山林的两种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受知圣眷与谁同,师号封题寄梵宫”,说明惠思大师得到了皇帝的特别恩宠,被封赐了师号,并将其寄存在寺庙中。这显示了他的地位和荣耀。

颔联“为谢国恩来阙下,又承天泽去山中”,惠思大师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典,曾来到皇宫,但最终他选择了回到山中,承接着自然的恩泽。这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

颈联“禅馀静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描述了惠思大师在山中的生活。他在禅修之余,静静地面对江边的亭子和月亮,吟诵诗歌时,海边的树风吹来,带来一丝凉意。这些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超然的境界。

尾联“若到赤城逢羽客,但言孤鹤在金笼”,赤城是道教中的仙境,羽客指的是仙人。这里的意思是,如果惠思大师在赤城遇到了仙人,只需告诉他们,他就像一只孤独的仙鹤,虽然身在金笼(皇宫),但心却在自由的山林。这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惠思大师的故事,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不在于外在的荣誉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