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咏芙蓉四首 其四 霜中芙蓉

熻熠偏增淑态,晶荧直逼明姿。银缸高照最相宜。

撩得芳心难睡。

影闪虚疑态去,光摇错认娇随。中宵魂荡笑贪痴。

枉被无情勾引。

现代解析

这首《西江月·咏芙蓉》用生动直白的语言,描写了霜中芙蓉花在灯光下的迷人姿态,以及看花人被撩拨得心神荡漾的有趣场景。

上片写灯光下的芙蓉格外动人。前两句说霜中的芙蓉在光线照射下,既显得温柔优雅("淑态"),又透出晶莹透亮的美感("明姿")。后两句转入人的感受:银灯高照时看这朵花最合适,但它美得让人心痒难耐,甚至睡不着觉。这里把花拟人化,说它故意"撩"人。

下片继续写看花人的痴态。花影晃动时,看花人担心花朵要凋谢("虚疑态去");灯光摇曳时,又错觉美人相伴("错认娇随")。最后两句自嘲:半夜被这朵花弄得神魂颠倒,真是又傻又贪心,白白被这"无情"的花儿勾引了。这里的"无情"用得巧妙,明明花不会主动勾引人,却怪花太迷人。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赏花写得像一场单相思:芙蓉越看越美,看花人越看越痴,最后自己都笑话自己太投入。这种"花撩人"的反常写法,比直接夸花好看更有趣味。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确实会让人看得入迷,甚至产生幻觉,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共鸣。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