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李鸿章祠堂联

受知蚤岁,代将中年,一生低首拜汾阳,敢诩临淮壁垒;
世变方殷,斯人不作,万古大名配诸葛,长留丞相祠堂。

现代解析

这首对联是写给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祠堂的,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如下:

上联讲李鸿章的仕途经历:
1. "受知蚤岁"说他年轻时(20多岁考中进士)就受到朝廷重用
2. "代将中年"指他中年时接替曾国藩统领淮军
3. "低首拜汾阳"是说他像唐朝名将郭子仪(封汾阳王)一样忠心为国
4. "临淮壁垒"指他建立的淮军,但用"敢诩"表示谦虚,说不敢自夸功绩

下联评价他的历史地位:
1. "世变方殷"指当时中国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危局
2. "斯人不作"感叹这样的能人已经逝去
3. 把他比作诸葛亮,说他的名声能像诸葛亮一样流传千古
4. "丞相祠堂"既指成都武侯祠,也暗指现在为他建的祠堂会永远留存

全联的精妙之处在于:
- 用郭子仪、诸葛亮两位历史名将贤相作比,突出李鸿章既是军事统帅又是治国能臣的双重身份
- 通过"一生低首""敢诩"等措辞,既赞扬功绩又保持对逝者的敬意
- 最后落脚到祠堂永存,既是对联的实用功能,也表达了对李鸿章历史地位的肯定

这种对联不是简单堆砌赞美词,而是用历史典故和巧妙对比,既概括生平又作出历史评价,是传统祠堂联的典范写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