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六夜梦与范石湖各赋梅花六言觉仅

江路月斜霜重,野桥风峭波寒。
知负天公何事,十他冷淡相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梦见与范石湖一起写梅花的情景。醒来后,诗人感到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第一句“江路月斜霜重”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斜挂在江边的路上,霜很重,天气非常冷。这给人一种孤寂和寒冷的感觉。

第二句“野桥风峭波寒”继续描绘环境:野外的桥上,风很刺骨,水波也很冷。这加深了寒冷和孤独的氛围。

第三句“知负天公何事”表达了诗人的困惑和无奈:诗人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天公(老天爷)要这样对他,让他感到如此孤独和寒冷。

最后一句“十他冷淡相看”是诗人在梦中与范石湖一起写梅花时,感到对方对自己冷淡。醒来后,这种冷淡的感觉依然存在,诗人感到自己被冷落和忽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和梦中的冷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诗人感到自己被世界冷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这种情感非常真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