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彦辅初到南康之句

十年不共赋阳春,正有胸中万斛尘。
失(考异:一作剩)喜清诗还入手,细看佳句转惊人。
知公近觉青山好,顾我频嗟白发新。
肯过寒斋共尊酒,向来心事请深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老友重逢的喜悦,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变化的感慨。

诗的开头,作者说“十年不共赋阳春”,意思是已经很久没有和老友一起写诗了。这些年,作者心中积攒了许多生活的烦恼和压力,称为“万斛尘”。接着,作者说“失喜清诗还入手”,意思是突然收到老友的诗,感到非常惊喜。细读之后,发现诗中的佳句令人惊叹,这说明老友的才华依然不减当年。

接下来,作者提到“知公近觉青山好”,暗示老友近来可能对隐居或自然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而自己却“频嗟白发新”,感叹时光飞逝,白发渐生,暗示了对衰老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作者邀请老友“肯过寒斋共尊酒”,希望他能到自己的简陋住所来,一起饮酒畅谈,并“请深陈”心事,表达了希望与老友深入交流,倾诉心中所思所感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老友的豁达与自己的感慨,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人生变化的思考。同时,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