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去往发光林寺的旅途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和内心感悟,展现了寺庙周围的美丽景色和超凡脱俗的氛围。
第一句:“朝发光林寺,崎岖渡复攀。”
诗人清晨出发前往发光林寺,一路上道路崎岖不平,有时需要渡过溪流,有时需要攀爬山崖。这句诗传达了去往寺庙的艰难过程,但同时也暗示了旅途中的美好与挑战。
第二句:“抠衣缘翠湿,侧足下苍颜。”
“抠衣”形容用力拽住衣衫,以便攀爬,而“翠湿”则描绘了翠绿色的山林间露珠点点,鞋子、衣服沾湿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下半句“侧足下苍颜”则是说路旁多是古老的岩石或树木,它们沧桑的面容仿佛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
第三句:“急雨欲平涧,断云时见山。”
急雨即将填满山谷,断续的云朵时隐时现,露出山峰的轮廓。这句诗通过雨和云的动态变化,表现了山中特有的天气景观,也暗示了诗人行走在山间时的敏感与观察力。
第四句:“祗应超胜地,行路未尝难。”
即使旅途充满挑战,但到达到超凡脱俗之地(指发光林寺),一切都显得不那么艰难。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到达目的地后的感慨,说明了艰难的旅程终将带来超脱世俗的愉悦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心灵纯净之地的追求。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