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山中景象,充满了仙气和禅意。
诗的开头提到“神渊不宅龙”,意思是这个深潭里没有龙居住,但潭水却积蓄了万年的雨水,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神秘。接着,“酝作醍醐香”,这里的“醍醐”指的是佛经中比喻智慧的美酒,暗示着这潭水像智慧一样珍贵,供养着山中修行的僧人,让他们在清苦的生活中保持心灵的纯净。
“落叶秋不乾,云浆滴丹乳”描绘了秋天的落叶湿润不干燥,仿佛天上的云浆滴落下来,化作丹乳般的露珠。这种景象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仿佛大自然在默默滋养着一切。
“一淬冰镜光,山鬟静相妩”则进一步描绘了潭水如冰镜般清澈,倒映着山峦的倩影,显得宁静而美丽。山仿佛有了生命,静静地展现自己的妩媚。
“石罂悬到根,大星浴如炬”写的是石罂(一种容器)悬挂在树根旁,星星倒映在水中,仿佛在沐浴,光芒如炬。这种景象既神秘又壮丽,给人一种天地相连的感觉。
最后两句“但照鸾凤游,不照蟪蛄语”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一种高洁的境界:星光只照耀着鸾凤(象征高贵)的飞翔,而不会照耀蟪蛄(象征平凡)的鸣叫。这意味着这里只属于那些追求高尚和精神纯净的人,平凡世俗的喧嚣无法触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个远离尘世、充满仙气和禅意的世界。它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