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巧妙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人用“空”和“宗”这两个词,来探讨一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理解。
首先,“空不议宗宗乃通,宗不识空空乃同”这两句,意思是说,真正的“空”不需要通过讨论“宗”来理解,反而当你不再执着于“宗”时,才能真正领悟“空”的含义。反过来,如果你只执着于“宗”,而不理解“空”,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同”——也就是一种无分别的、超越对立的境界。
接着,“同风更得通风句,只这空宗是祖翁”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重要性。诗人说,只有当你达到这种“同”的境界,才能理解那些看似深奥的“通风句”(也就是那些超越言语的表达)。而“空宗”则是这一切的根本,是“祖翁”——也就是说,它是一切智慧和理解的源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空”和“宗”的对比,告诉我们真正的理解不在于执着于某个概念或教条,而在于超越这些对立,达到一种无分别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更深层次的哲理,还能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从容和智慧。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