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首句“电光石火尚犹迟”中,“电光石火”通常用来形容极快的事物,但这里却说“尚犹迟”,意思是说即使像电光石火这样的快速事物,也显得缓慢了。这是在强调时间的飞逝,快得让人难以捕捉。
第二句“猗死禅和那得知”中的“猗死禅和”可能指的是修禅的人,他们专注于内心的宁静,或许对外界的时间变化并不敏感。这里暗示,即使是那些专注内心的人,也难以真正感知到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转面回头拟寻讨”描绘了一个人转身回头,试图寻找或思考某件事情的场景。这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想要抓住过去,寻找答案,但往往无果。
最后一句“夕阳已过绿梢西”则是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现时间的不可逆性。夕阳已经西下,绿树的梢头也已经看不见了,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时间已经过去,无法挽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虚度光阴。它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传递出了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