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乡村漫步场景,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故乡的感慨。
前四句是优美的秋景描写:傍晚散步欣赏秋色,看到农家人都在晒谷场上忙碌。远处河滩上,野鸭和大雁在寒冷的水波中游动;荒凉的山坡上,牛羊在夕阳中缓缓归家。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乡村秋天的宁静与忙碌。
后四句转向抒情:诗人感叹自己的头发已不像从前那样乌黑(暗示年纪大了),眼前的菊花却还是和去年一样金黄。听到当地老人说着陌生的方言,突然又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妙在三个层次:
1. 先用"涤场、雁鹜、牛羊"等典型意象,勾勒出鲜活的秋日乡村图
2. 再通过头发变白与菊花依旧的对比,自然引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3. 最后借方言触动乡愁,让个人情感与眼前景物完美融合
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从散步这件小事中,捕捉到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感触:看到似曾相识的景物时,突然意识到物是人非,继而思念起远方的家乡。这种细腻的情感,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