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屏中丞见和前诗,感事述怀,叠韵奉答 其二

凉波渺渺粤江清,去国怀乡此日情。
帘下君平宜卖卜,酒边同父尚论兵。
上书曾陨孤臣泪,怀刺新投钓客名。
一事告公同叹息,不如蠡种是行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到偏远之地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时局的忧虑,最后透露出一种无奈的自嘲。

开头"凉波渺渺粤江清"描绘了岭南地区江水的清冷景象,暗示作者被贬到南方的孤独处境。"去国怀乡此日情"直接点明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

中间四句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处境:像严君平那样靠算命为生(暗示自己现在无事可做),又像陈亮(同父)那样依然关心军事国事。后两句说自己曾经像忠臣一样上书进谏却落泪(不被采纳),现在却像个渔夫一样闲居。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作者说想告诉收信人一个共同感叹的事实:自己还不如范蠡、文种那样能够功成身退。这是对自己现状的自嘲,也暗含对朝廷的不满——连功成身退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贬谪了。

全诗用典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的忠诚,又有个人遭遇的无奈,最后用自嘲的口吻表达不满,显得含蓄而深刻。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