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城梁九思先生

徵君奉诏出京时,访古关河岁月迟。
泗水中流寻汉刻(近岁济洲得汉刻九通于泗水之中),泰山绝顶得秦碑。
仙人久致青牛约,弟子能修白鹿规。
昨夜少微星象动,朝来只恐史官知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梁九思的学者奉皇帝之命离开京城,四处游历寻访古迹的故事。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这位学者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首联写梁九思奉诏离开京城,在漫长的旅途中寻访古迹。"岁月迟"暗示他花费了很多时间,体现了对历史研究的执着。

颔联用两个具体事例:在泗水中寻找汉代石刻,在泰山顶发现秦代碑文。这两个细节生动展现了学者实地考察的艰辛和发现文物的喜悦。

颈联转为写人,提到"仙人"和"弟子",暗示梁九思不仅自己研究,还教导学生。青牛、白鹿都是道家意象,可能暗指他淡泊名利、追求学问的境界。

尾联最有趣,用天象变化来暗示梁九思的学问之高。"少微星"在古代象征隐士,这里说星象变动,是幽默地说梁九思学问太大,连天上的星象都惊动了,史官都要来记录。这既是对他学问的赞美,也带着轻松调侃的意味。

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比喻,塑造了一位醉心学问、知行合一的学者形象。诗中既有对历史文物的珍视,也有对治学精神的赞美,最后还带着一丝幽默感,读来亲切有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