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二章 其二

燕京雨十日,群涨归一河。
南下如客心,瞬息千里过。
客心水同逝,客行尚蹉跎。
凭舷眄高阔,愁来纷益多。
晚云弄微阴,残日含林阿。
移舟就烟泊,遥夜还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燕京雨后的河流景象,通过诗人的感受和观察,表达了他对旅途的感慨和内心的复杂情绪。

首句“燕京雨十日,群涨归一河”点明了时间是在连续下了十天雨的燕京,雨水汇集,使得河水大涨,汇聚成一条宽阔的河流。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此时正身处这样一个被雨水浸泡的环境里。

接下来两句“南下如客心,瞬息千里过”用河流的流动比喻诗人的心情。意思是如同乘船南下,那一刻仿佛自己也在急切地赶路,感觉似乎转眼间就跨越了千里。这里的“南下”既指地理上的方向,也象征着一种内心的追求和远行。

接下来两句“客心水同逝,客行尚蹉跎”进一步表达诗人的心境。诗人的心和河流一起流转,但旅途的进展却显得很缓慢,给人一种时间被拉长、前行艰难的感受。这里“蹉跎”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不顺遂。

“凭舷眄高阔,愁来纷益多”这两句写诗人倚在船边,俯瞰广阔无垠的河景,心中充满了各种愁绪,这些愁绪越来越多,似乎无法排遣。

最后两句“晚云弄微阴,残日含林阿。移舟就烟泊,遥夜还如何?”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晚上的云彩带来了些许阴霾,太阳也只剩下最后一抹余晖,照射在树林之间。诗人将船移至烟雾缭绕的地方停泊下来,望着漫长的夜晚即将来临,心中更加感到忧郁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彷徨,同时也反映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与内心世界的交织。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