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辉煌胜利,同时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天命正统和治国理念的思考。
前两句用震撼的画面感描写战场惨状:尸体遍布原野,鲜血染红河水,战鼓声如雷鸣直冲云霄。这里用"项羽钜鹿之战"作对比,暗示刘秀的昆阳之战比项羽的经典战役更了不起;又讽刺王郎在邯郸称帝是多此一举,注定失败。
中间四句转向政治寓意:批评当时社会过分迷信预言谶纬(汉代流行的神秘预言),却忽视了《周礼》这样的治国正道。但很快看到光武帝恢复汉朝威仪,重新启用传统官职制度,让天下重归正统。
最后两句意味深长:光武帝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当官要当禁卫军统领),但真正成就大业后,这些都不值得羡慕了。诗人认为迁都长安才是正确选择,暗含对定都之地的政治见解。
全诗通过惨烈的战争场面与深刻的政治思考形成对比,既展现光武帝的武功,又探讨治国之道,最后落脚在都城选址的政治智慧上。诗人用历史典故表达对现实政治的思考,既有金戈铁马的壮阔,又有治国安邦的深意。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