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谷司仆见问

幸自返中园,非关逃微禄。
方因疾病余,黾勉供樵牧。
春至东郭田,夏来北林木。
时从远原上,日纵平郊目。
野老逢与言,道书间能读。
何为共世人,无事相追逐。
劳君问出处,日暮掩茅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回归田园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直接说明自己回乡的原因:不是为了逃避官职俸禄,而是因为生病后想过简单的生活,砍柴放牧自给自足。这里用"樵牧"(砍柴放牛)代表最朴素的劳动生活。

中间八句像展开一幅田园画卷:春天在东边的田地耕作,夏天在北边的树林乘凉。时常漫步原野,放眼眺望平旷的郊外。遇到老农就聊聊天,闲暇时读读道家书籍。反问世人为何要互相追逐名利?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用"东郭田""北林木"等具体场景,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悠然自得的身影。

最后两句回应朋友的关心:感谢你询问我的近况,不过我现在的生活很简单,日落时就关上茅草屋的门。这个结尾画面感极强,"日暮掩茅屋"的细节既表现了隐居的宁静,也暗含与世隔绝的意味。

全诗语言平实如白话,通过种田、读书、聊天等日常小事,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世无争"的从容态度,比如"野老逢与言"的随意,"无事相追逐"的清醒,都展现了一种超越功利的生命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