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牧童词》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间放牛的悠闲生活。诗人没有过多强调牧田的遥远或者牧坡的深邃,而是聚焦在牧童与牛的和谐相处上。牧童关心的不是环境的艰苦,而是牛的温顺,这种温顺让他能够轻松地放牧,内心平静无忧。
牧童戴着圆顶的斗笠,披着长长的蓑衣,既遮挡了炎热的阳光,也防备着寒凉的阴雨。大牛在远处的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小牛则在附近的林间穿梭。它们互相呼应,仿佛在互相鼓励,偶尔触碰到周围的景物,牧童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整首诗的基调是轻松愉快的,牧童在自然中找到了简单的快乐。他并不在意歌声是否动听,也不在乎外界的声音,只是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对生活的简单态度,展现了牧童的纯真与满足,也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牧童的视角,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一种不为外物所扰的内心宁静。它让我们思考,生活中真正的快乐往往来自于简单的满足,而不是复杂的追求。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