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镜湖

镜水八百里,水光如镜明。
偶寻古寺坐,便有清风生。
天阔雁一点,山空猿数声。
老僧作茗供,笑下孤舟轻。

现代解析

这首《过镜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

首先,诗人用“镜水八百里,水光如镜明”来形容镜湖的广阔和清澈。这里的湖水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平静明亮,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湖水的美丽,也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接下来,“偶寻古寺坐,便有清风生”描述了诗人在湖边偶然发现一座古寺,坐下来休息时,清风自然吹拂。这里“清风生”不仅仅是指自然风的吹拂,也象征着诗人在古寺中感受到的心灵的清凉与宁静。这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舒适。

然后,“天阔雁一点,山空猿数声”进一步描绘了湖边的空旷与宁静。天空中只有一只孤雁飞过,山中传来几声猿啼,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广阔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宁静的美。孤雁和猿声仿佛是大自然的声音,与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

最后,“老僧作茗供,笑下孤舟轻”描绘了老僧为诗人奉茶,诗人微笑着轻轻登上孤舟的情景。这里的“笑下孤舟轻”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从容与自在,也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老僧的茗供和诗人的微笑,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传递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哲学。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也能体会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