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这天渡江时的所见所感,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首句“薰风蒲荻大江波”,写的是江边的景色:微风吹拂着蒲草和芦苇,江面波澜壮阔。诗人用“薰风”点出初夏的温暖气息,而“大江波”则展现了江水的浩荡,为全诗奠定了开阔的基调。
接下来“客棹经年感再过”,写的是诗人作为旅人,时隔多年再次渡江的感慨。一个“感”字,透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怅惘。
第三、四句“端午又逢新节序,秣陵犹是旧山河”,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端午节是传统节日,象征着时间的新旧交替;而“秣陵”是南京的古称,诗人在这里感叹,虽然节序更新,但江山依旧,历史的长河依然流淌。
第五、六句“台空紫凤流音远,水抱青龙王气多”,诗人借用了“紫凤”和“青龙”两个意象,暗指曾经的繁华与辉煌已经消逝,只剩下历史的回响。南京作为古都,曾经是帝王之气汇聚之地,如今虽然王气犹在,但盛况不再,透露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最后两句“惭愧秩宗迁转地,未娴三礼鬓双皤”,诗人自嘲自己虽然身处官场,却未能精通礼制,如今已是双鬓斑白,感到愧疚。这里的“秩宗”指的是掌管礼仪的官职,“三礼”则是古代礼制的经典,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和对年华老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端午节渡江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