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君(文徵)为予画江湖负米图六帧 其六 湖楼诂经
第一楼头撰经诂,正对湖山最佳处。
中丞开閤思翘材,招我来游浙西路。
楼旁许郑新建祠,压倒白苏空赋诗。
湖光欲入子云室,山翠自拥江都帷。
渊原更溯朱公叔⑴,海内传衣尽名宿。
万閒常芘士欢颜,五色不迷文过目。
几时华屋悲山邱,王通⑵示疾还归休。
中丞移节(阮中丞旋改京职)我随牒(癸亥年赴补东省),山翠湖光空满楼。
寄书碧洛青嵩去(中丞今抚中州),衰病怜予北山住(予近主讲钟山)。
堂前问字少人过,自检图书理残蠹。
中丞开閤思翘材,招我来游浙西路。
楼旁许郑新建祠,压倒白苏空赋诗。
湖光欲入子云室,山翠自拥江都帷。
渊原更溯朱公叔⑴,海内传衣尽名宿。
万閒常芘士欢颜,五色不迷文过目。
几时华屋悲山邱,王通⑵示疾还归休。
中丞移节(阮中丞旋改京职)我随牒(癸亥年赴补东省),山翠湖光空满楼。
寄书碧洛青嵩去(中丞今抚中州),衰病怜予北山住(予近主讲钟山)。
堂前问字少人过,自检图书理残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湖楼中撰写经书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学问的追求。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在湖楼中撰写经书,这个地方正对着湖山,景色非常美。中丞(官职名)看重诗人的才华,邀请他来浙江西部地区游玩。附近新建了许郑的祠堂,气势甚至超过了白苏的诗作,象征着学问的传承和发扬。
诗人进一步描写了湖光和山色的美丽,湖光仿佛要进入他的书房,山翠则像帷幕一样环绕着他。他追溯了朱公叔的学问渊源,表达了对名士的敬仰。诗人认为,学问的传承如同传衣,代代相传,名士们的智慧和才华永不消逝。
接着,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华屋变成了山丘,王通(古代学者)因病归隐。中丞调任,诗人也随之前往,但湖光和山色依旧,只是人事已非。诗人寄书给远方的朋友,感慨自己年老多病,住在北山,前来请教学问的人越来越少,只能自己整理残破的书籍。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文化情怀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