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月真堂

童子依师兰水滨,声名真是碧云人。
定中传得阿罗汉,十六身中第几身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跟随师父在兰水边修行的童子形象,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禅意。

前两句"童子依师兰水滨,声名真是碧云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画面:一个小徒弟跟着师父在兰水边修行,他的名声就像碧空中的云一样纯净高远。"碧云人"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让人联想到超脱尘世的修行者形象。

后两句"定中传得阿罗汉,十六身中第几身"转入更深层的禅理思考。意思是说在禅定中领悟了阿罗汉的境界,但更引人深思的是"十六身中第几身"这个提问。这里用数字设问,既表现了修行者对佛法境界的探索,又暗含禅宗"不立文字"的深意——真正的觉悟不在于外在的名相,而在于内心的体悟。

全诗最妙的是最后这个问句,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留给读者思考空间。就像禅宗的公案一样,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对修行境界的深刻思考:真正的觉悟是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衡量的。这种开放式的结尾让诗歌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