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待月

海上珠宫向夜开,银河初转绿云来。
遥闻仙乐生林壑,暗觉天香拂酒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中秋赏月场景,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海上珠宫向夜开"就像电影开场镜头——夜幕降临,海面上突然浮现一座发光的宫殿(比喻月亮升起),像珍珠一样璀璨。这种写法把普通的月出景象变成了神话般的奇观。

"银河初转绿云来"是动态画面:银河刚开始转动(说明夜深了),带着绿雾般的云彩飘过来。这里用"绿云"而不是白云,可能是月光给云层染上了奇幻色彩,也可能是诗人喝醉了产生的朦胧美感。

后两句调动了听觉和嗅觉:"遥闻仙乐生林壑"写远处山谷传来缥缈音乐,可能是风吹树林的自然声响,但诗人故意说成是神仙在奏乐;"暗觉天香拂酒杯"更妙,明明是自己端着酒杯赏月,却感觉有天上飘来的香气轻抚酒杯,把月饼甜香、桂花香和酒香都混在一起了。

全诗最厉害的是把现实和幻想搅拌在一起:明明只是普通人在海边喝酒赏月,经过诗人描写,就变成了参加天宫宴会的体验。这种写法既浪漫又接地气——我们现代人露营看星空时,不也常会产生类似的奇幻联想吗?诗人不过是把这种人人都有的感觉,用文字变成了一场微型奇幻电影。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