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白居易从化感寺带了一根竹子,走到辋川时把它种下的故事。他用竹子比喻自己的人生选择,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
前四句像在讲竹子的来历:深山寺院里的竹子,是远公大师亲手种的。白居易说"折下你的竹枝当手杖,扶着我走出山林,真不好意思啊"——这里把竹子人格化了,既表达对竹子的歉意,也暗示自己曾借佛门清净暂避尘世。
中间两句是关键:"你这高贵的竹子本适合在安全处生长,和我这种混迹俗世的人实在不搭调"。这是白居易的自我调侃——他明白自己终究要回到现实生活,无法像竹子般超然物外。
最后两句最妙:他把竹子种回辋川水中,说"你就变回蛟龙去吧"。这个比喻既符合竹子沾水后的鲜活姿态,又暗含深意:竹子回归自然如龙得水,而他自己也要回到官场这片"水域"。把仕途比作"龙回",既保留尊严,又透露出无奈。
全诗用一根竹杖串起三个空间:佛寺(起点)-山路(过渡)-辋川(归宿),对应着白居易"暂离尘世-思考选择-回归现实"的心路历程。没有直接说教,却通过种竹子这件小事,道出了古代文人"在出世与入世间徘徊"的永恒命题。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