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旱

斜阳墟落照荒芜,袖手愁看郑侠图。
细数炊烟几家断,来寻净土一龛无(横山净土庵已圮。)。
丛祠篝火惊难定,败柳栖鸦景便殊。
即此行难居未可,采菱斫笋一相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干旱肆虐下的荒凉乡村图景,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开篇用"斜阳照荒村"的画面定下沉重基调,就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展现干旱后村庄的破败。诗人说自己"袖手发愁看着灾情图",这里的"郑侠图"是宋代官员记录灾情的图画,暗示旱情严重到需要官方记录。

第三句通过数炊烟这个细节,生动表现灾民断粮的惨状——连做饭的烟都少了,可见多少人吃不上饭。诗人想找净土庵求个心安,却发现连庙都塌了,这种精神寄托的崩塌更添绝望。

夜间村民点篝火求雨的场面写得惊心动魄,"惊难定"三字既写火光摇曳,也写人心惶惶。干枯柳树上乌鸦乱飞,与往日田园风光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最扎心:逃荒也难,留下也难,乡亲们只能互相招呼着挖野菜度日。"采菱斫笋"本应是田园乐事,在这里却成了生存挣扎,这种反差让人心酸。

全诗像一部纪实短片,从黄昏到夜晚,从自然景象到人文活动,层层展现旱灾中的人间苦难。没有直接喊穷叫苦,但每个画面都在诉说生存的艰难,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