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皇帝赐给官员杨亿的,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领导给下属写的一封高级版"表扬信"。全诗通过四个对比,展现了杨亿的才华和成就。
前两句用"以前"和"现在"对比:以前在秘书省写公文时,你的文采就像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现在在皇家图书馆整理典籍,你的学问比汉代大儒董仲舒还渊博。这里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夸人夸得很有文化。
中间两句用"地方"和"中央"对比:你在地方上政绩突出(报政列城),回京汇报工作后(归觐),马上就被提拔到重要岗位(高阁拜官)。说明这人既能做好基层工作,又能胜任中央要职。
最后两句是现场描写:学生们都眼巴巴望着你(济济弥瞻望),等着你帮他们校正典籍中的错字(辨鲁鱼)。用具体场景展现杨亿的学术权威,"鲁鱼"指古籍中容易混淆的字,这个细节说明他做的是精细活。
全诗就像一份精心设计的人才档案:先夸文采,再夸学问,接着夸政绩,最后用学生求教的画面证明其学术地位。皇帝用这种诗表扬臣子,既显得有文化,又能激励下属,比简单说"干得好"高级多了。
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