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金莲池上茅屋三楹远见江海下尽西湖杭城浮动其中极旷奥之趣余醉后独往得之倚酒大书曰直须还他第一既而成二十韵因留别诸子
钱塘奇秀雄东南,城郭江海湖相参。
归墟无涯罗刹怒,虽有木郭难穷探。
西湖近人逞姿首,百媚并入微波含。
我曾高登凤凰顶,左右顾盼情所耽。
颇憎廛市接嘈杂,日夜沸耳声何堪。
湖楼今来成小住,浮金耀碧输名蓝。
自矜坐卧得閒静,潜临清镜窥烟岚。
江神海若定大笑,茧中局缩如春蚕。
提壶曳杖赴林岫,欲搜幽僻供馋贪。
岂知造物无尽藏,天心秘惜留深龛。
盲僧俗客日交臂,但于池畔争肥甘。
幸偕佳士解乡导,倦足造次趋沉酣。
披榛陟险就破屋,山灵许我前生谙。
当门纵目忽狂叫,一洗曩昔游人惭。
波涛云雾拥郁郁,楼台烟火浮澹澹。
竹树前张绮绣幄,峰峦竞插琼瑶篸。
丹青琐碎剩可喜,付与荡桨儿童谈。
排空奋笔独题品,直以第一还斯庵。
群贤齐声和真赏,拟劖丹嶂藏金函。
万里兹游殿奇绝,归程无复魂黠黯。
归墟无涯罗刹怒,虽有木郭难穷探。
西湖近人逞姿首,百媚并入微波含。
我曾高登凤凰顶,左右顾盼情所耽。
颇憎廛市接嘈杂,日夜沸耳声何堪。
湖楼今来成小住,浮金耀碧输名蓝。
自矜坐卧得閒静,潜临清镜窥烟岚。
江神海若定大笑,茧中局缩如春蚕。
提壶曳杖赴林岫,欲搜幽僻供馋贪。
岂知造物无尽藏,天心秘惜留深龛。
盲僧俗客日交臂,但于池畔争肥甘。
幸偕佳士解乡导,倦足造次趋沉酣。
披榛陟险就破屋,山灵许我前生谙。
当门纵目忽狂叫,一洗曩昔游人惭。
波涛云雾拥郁郁,楼台烟火浮澹澹。
竹树前张绮绣幄,峰峦竞插琼瑶篸。
丹青琐碎剩可喜,付与荡桨儿童谈。
排空奋笔独题品,直以第一还斯庵。
群贤齐声和真赏,拟劖丹嶂藏金函。
万里兹游殿奇绝,归程无复魂黠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钱塘江畔的韬光庵中的一次游历体验,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的开头,诗人首先赞美钱塘江的壮丽景色,称其为“奇秀雄东南”,并描绘了江海与西湖的交融景象。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登高望远,虽然景色壮丽,但城市的喧嚣让他感到厌烦。诗人来到韬光庵,享受这里的宁静与清幽,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江神海若的大笑和自己如春蚕般的局促,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他带着酒壶和拐杖,深入山林,想要探寻那些隐秘的、未被世俗污染的风景。诗人感叹大自然的无尽宝藏,认为这些美景是上天特意保留给有心人的。
在游历的过程中,诗人遇到了盲僧和俗客,他们只在池畔争抢世俗的享受,而诗人则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深入山林,寻找真正的美景。当他们来到一间破旧的茅屋时,诗人突然感到一种前世的熟悉感,他站在门口,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色让他情不自禁地狂叫起来,仿佛洗去了过去游人的庸俗。
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眼前的景色:波涛、云雾、楼台、烟火、竹树、峰峦,这些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诗人挥笔题诗,认为这里的美景当属第一,其他同行的贤士们也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这次游历是万里行程中最奇绝的一站。
最后,诗人表示,这次游历让他心满意足,回程时不再感到魂黠黯(即心情不再阴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