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与门人周生陪谢明府及黄梁二广文祈神海上俯瞰大湖环视石壁漫有短述以纪其事四首 其一
沧溟万里自天开,云汉歌残此地来。
身隐漫劳浮海伴,民穷还仗济川才。
沙分凤野声含雨,浪起龙门势作雷。
为问昌黎归去后,不知登眺几人回。
身隐漫劳浮海伴,民穷还仗济川才。
沙分凤野声含雨,浪起龙门势作雷。
为问昌黎归去后,不知登眺几人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与友人一同在海边祈神、俯瞰大湖的壮阔场景,同时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联"沧溟万里自天开,云汉歌残此地来"用宏大的笔触展现海天相接的壮丽景象:浩瀚的大海仿佛从天际铺展开来,银河般的浪涛声渐渐传到人们站立的地方。这里通过空间的开阔感和声音的传递感,营造出磅礴的气势。
颔联"身隐漫劳浮海伴,民穷还仗济川才"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隐居在此,却有劳友人相伴渡海而来;百姓生活困苦,还需要有才能的人("济川才"指能治理国家的人才)来拯救。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关切和无奈。
颈联"沙分凤野声含雨,浪起龙门势作雷"再次写景:沙滩分隔着凤凰栖息的原野,风声里夹杂着雨意;海浪拍打礁石如龙门般激起雷鸣般的巨响。用"凤野""龙门"等意象增添神话色彩,同时"声含雨""势作雷"强化了听觉冲击力。
尾联"为问昌黎归去后,不知登眺几人回"借古抒怀。诗人联想到唐代韩愈(昌黎)当年也曾在此登高望远,不禁感慨:自韩愈离去后,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在此留下足迹?这里既有对前贤的追慕,也暗含对自己和友人此行意义的思考。
全诗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人文情怀相结合,既有"浪起作雷"的视觉听觉震撼,又有"民穷济川"的社会关怀,最后以历史人物的典故收束,让一次普通的秋日登临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诗中"济川才""昌黎"等用典自然含蓄,即使不了解具体典故,读者也能通过上下文感受到诗人对人才、对历史的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