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易公仙南赴浙江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他未来前程的勉励。
前两句用"拾栗从狙公"的典故(猴子跟着养猴人捡栗子,比喻依附他人),暗示友人曾有过一段追随他人的经历,但如今已像隐士一样淡泊名利。"徒枉鹤书能促驾"说朝廷的征召(鹤书)勉强催促他赴任,而"橘树不分丛"则借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的典故,暗指友人到浙江后可能水土不服,暗示离别的不适应。
中间两句通过景色描写寄托情感:看着野外的芳草迷失在弯曲的河边(汧曲),就像自己因离别而怅惘;想象友人将沿着春江前往越地(浙江),别离的思绪也随江水奔流而去。这里用迷离的芳草和流动的春江,把抽象的情感写得生动可感。
最后两句是临别赠言:现在各自奔赴前程,你要像警惕风中飞蓬(容易飘散的蓬草)一样谨慎前行,同时"夕阳前路"既指傍晚赶路的实景,也暗含人生晚景的期许。在叮嘱中带着对友人仕途的关切。
全诗没有直接哭诉离愁,而是通过典故、自然意象的烘托,把惜别之情和劝勉之意表达得含蓄深沉。尤其是将"飞蓬""夕阳"等寻常景物赋予人生寓意,让离别主题既有画面感,又饱含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