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方史君登行状

九江黥王所理州,衰年仗箠作诸侯。
唐人旧隐衣冠尽,归闯宫潮不得觐。
天吴舞罢尘土飞,廿(自注:音入。)载腥云寄空(陆本作归)殡。
当年电隙岂所问,生死身名惟转瞬。
睦人共说方饶州,番人作庙祠唐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变迁中的悲凉场景,通过几个关键画面传递出权力更迭、时光无情的主题。

前四句讲九江地区(黥王统治的州)的衰败:一个年迈的诸侯("衰年仗箠")用暴力维持统治,曾经唐代文人隐居的地方如今连体面人都看不到了,想回朝廷觐见都找不到门路。"宫潮"暗指权力中心,暗示这个诸侯已失去朝廷认可。

中间四句用神话意象写沧桑巨变:"天吴"(水神)舞罢扬起尘土,暗示繁华落幕;"廿载腥云"指长达二十年的血腥统治,最终只留下空棺材。生死荣辱就像闪电般短暂,当年风光如今无人过问。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现实:当地百姓(睦人)还在传颂方饶州(可能是好官),而外族人(番人)却为唐震(可能是抵抗外族的英雄)立庙祭祀。这里形成强烈对比——百姓记得清官,征服者却纪念自己的英雄,暗示历史记忆因立场不同而分裂。

全诗通过"黥王-唐震"、"唐人-番人"等多组对立形象,展现权力斗争中普通人的无奈,以及历史记忆被不同势力重新书写的现实。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转眼成空"的幻灭感——无论当年多么显赫,最终都化为尘土,只有百姓的口碑和敌人的祭祀留存。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