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前二日同德尹浚安饮东亭斋二首 其一

水浅菖蒲港,船通皂荚桥。
为欢须永日,相过复今朝。
草径荒初辟,桐阴薄渐凋。
归休真上策,何待蚤招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愁的夏日场景。诗人和朋友们在七夕前两天相聚,一起在东亭斋饮酒,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

诗的开头描写了周围的环境:水浅的菖蒲港,船可以通行的皂荚桥,给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珍惜当下的心情,希望大家能够尽情享受这美好的一天。虽然相聚的时间有限,但只要今天能够在一起,就已经足够。

然后,诗人转向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刚刚开辟的草径显得荒凉,桐树的树荫也渐渐稀疏,暗示着季节的变换和时光的流逝。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思考:与其追求那些虚幻的招引或诱惑,不如选择回归平静的生活,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传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偶尔停下来,与朋友相聚,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欢乐,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