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寿驿诗(富韩公使北,启国书于此)

迢迢古驿倚城隈,使者当年几往来。
慨慷谁无致君意,急难方见济时才。
自知敌⑴气终须慑,更觉天书不浪开。
堂上遗尘何处去,太平父老独徘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驿站的故事,地点位于城墙旁边。首先,诗人提到一位名叫富韩公的使者曾经多次经过这里,启封了重要的国书。整首诗通过描绘这个场景,表达了对富韩公这样忠心报国之士的崇敬之情。

诗歌的第一句“迢迢古驿倚城隈”描绘了一个遥远的古老驿站,位于城墙旁边。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这个驿站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过往的行人与岁月的流转。

第二句“使者当年几往来”则是通过具体的人物行动来引出富韩公这位使者。“几往来”表示富韩公多次经过这里,说明他在国家间传递信息、执行使命的频次很高,表现出他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紧接着,诗人感慨道“慨慷谁无致君意”,意思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为君主效力的想法和勇气。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所有忠诚于国家、为国家献身的人们的敬意。

“急难方见济时才”则进一步指出,在国家危难之际,真正能够帮助国家渡过难关的人才会展现出自己的才能。这里赞美了富韩公不仅平时忠心耿耿,更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自知敌气终须慑”表达了富韩公对于敌人的坚决态度。“更觉天书不浪开”说明他深知国家使命的重要性,绝不会随意轻视。这两句展现了富韩公在面对敌人时的坚定决心,以及对国家使命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堂上遗尘何处去,太平父老独徘徊”,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富韩公所留下的精神与影响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堂上遗尘”象征富韩公曾经在此留下的痕迹和精神,而“太平父老独徘徊”则描绘了村民们对富韩公功绩的怀念,以及对过去那段和平时期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富韩公这位使者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稳定与和平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