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篇次元汝功韵
阳金为魂阴为魄,百鍊宁容垢腻蚀。
出匣风云凛凛寒,观者堵墙皆辟易。
发硎利刃思一试,佩刀匕首都弃置。
鲸鲵戮尽四海清,英豪始慰平生志。
长河乔岳暗风沙,高山大泽蟠龙蛇。
君家自有尚方赐,不须嫉世空吁嗟。
操舟渡江勿虞破,中流斩蛟平地过。
天下苍生奈若何,安石且起东山卧。
出匣风云凛凛寒,观者堵墙皆辟易。
发硎利刃思一试,佩刀匕首都弃置。
鲸鲵戮尽四海清,英豪始慰平生志。
长河乔岳暗风沙,高山大泽蟠龙蛇。
君家自有尚方赐,不须嫉世空吁嗟。
操舟渡江勿虞破,中流斩蛟平地过。
天下苍生奈若何,安石且起东山卧。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宝剑为象征,描绘了英雄豪杰的壮志与担当。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开篇用"阳金阴魄"形容宝剑的刚柔并济,历经千锤百炼依然寒光凛冽,围观者都被它的锋芒震慑。这里宝剑象征着英雄的品格——内外兼修,锋芒毕露。
中间部分展现英雄抱负:宝剑渴望出鞘一试锋芒,让其他武器黯然失色。诗人用"鲸鲵戮尽四海清"的壮阔画面,表现英雄平定乱世、实现抱负的豪情。"长河乔岳"等意象烘托出险恶环境,但英雄自有"尚方宝剑"(象征正义力量),不必空叹世道不公。
结尾转向现实关怀:英雄应像渡江斩蛟那样勇往直前,不要像谢安(东晋名士)那样隐居东山。最后"天下苍生奈若何"的诘问,点明英雄的使命是心系百姓,挺身而出。
全诗通过宝剑意象,歌颂了英雄的三种品质:过人的才能、济世的抱负、为民请命的担当。语言刚劲有力,充满慷慨激昂之气,激励读者在乱世中勇担责任。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