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

氛起潢池接野烟,秋生皂帽失辽田。
婆娑忍别枌榆地,豁达惟看鸿雁天。
畏道回车疑九折,芳邻将母尚三迁。
腐儒书剑期无恙,愁展蒙庄胠箧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苦难,以及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首联"氛起潢池接野烟,秋生皂帽失辽田"写战火蔓延,田野荒芜。"潢池"指叛乱之地,"野烟"暗示烽火连天;"皂帽"是平民的装束,"失辽田"说明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颔联"婆娑忍别枌榆地,豁达惟看鸿雁天"表达离乡背井的痛苦。"枌榆"指故乡,百姓依依不舍地离开家园,只能仰望天空的鸿雁,寄托对自由的向往。

颈联"畏道回车疑九折,芳邻将母尚三迁"写逃难的艰辛。道路险阻让人畏惧,多次折返;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不得不一次次搬迁。"九折""三迁"都强调颠沛流离的艰难。

尾联"腐儒书剑期无恙,愁展蒙庄胠箧篇"是诗人的自嘲与忧虑。"腐儒"是自谦,诗人虽有书剑(文武才能),却无力改变现状;"胠箧"指《庄子》中关于防盗的篇章,暗喻战乱中财物被劫掠的无奈。

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乱带给普通人的苦难,以及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力感。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凉与坚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