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买双鳜鱼

金陵城中无纤鳞,一鱼往往重六钧。
脊梁尃车尾梢云,囱如大武千秋箸。
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
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如掌。
洞庭枨子青欲黄,香肤作线醯作浆。
供侬朝吃复晚吃,秃尾槎头俱避席。
可怜秋浦好秋山,侬眼未饱即北还。
江神挈月作团扇,一夜挥风卷波面。
留侬看山仍看江,更荐鲜鱼庖玉霜。
江神好意那可忘,江神恶剧那可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上买鱼的经历和对江上风光的感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1. 开头描述了鱼的壮观:
- 诗一开始就说,金陵城(南京)里没有细小的鱼,但这里的鱼却重达六钧(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钧相当于300斤)。
- 这里的鱼脊背宽大,尾巴像车的尾部一样,鱼鳍像大武(一种古代的兵器)和千秋(一种盾牌)的把手一样粗大。

2. 描绘小港遇阻的情景:
- 后面提到一个小港口因为刮风,渔船无法出港,所以停泊在了一艘黑色的船上。
- 渔夫早上收网,捞上来一对白色的鱼,鱼体像银刀一样闪烁,鱼的皮肉洁白,上面有黑色的斑点,就像手掌那么大。

3. 介绍鱼的味道:
- 这对鱼是来自洞庭湖的枨子(一种橘子),鱼肉鲜美,可以用来做鱼丝和鱼浆。
- 这样的鱼一天可以吃两顿,都比秃尾鱼和槎头鱼好。

4. 感慨自然之美与遗憾:
- 诗中提到秋天的山水美景,但作者却因为想到北还(可能是指回北方)而感到遗憾。
- 在这样美好的江面上,江神用月光做扇子,给作者带来了凉风,平息了风浪。
- 江神好意的风力让作者得以停留欣赏美景和美食,但如果江神恶作剧,比如突然刮大风,那可就麻烦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上生活的美好,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美食的热爱。虽然诗中有些夸张的描写,但传达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