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宫词》描绘了宫廷中人们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首句“杨花飞去落谁家”,以杨花的飘零象征春天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杨花随风飘散,不知最终落在何处,这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不可预知。
第二句“紫禁人闲惜岁华”,紫禁城代表着皇家的威严与富贵,但在这里,人们却感到闲适与无聊。他们珍惜着青春年华,却又无奈地看着它悄然逝去,心中充满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第三句“谩向园林觅春色”,人们试图在园林中寻找春天的痕迹,但春天已经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是一片遗憾。这里的“谩”字表达了徒劳无功的意思,暗示人们对春光的留恋与追寻是徒劳的。
最后一句“折残枝上两三花”,人们只能从残留的树枝上折下几朵花,作为对春天的最后纪念。这些残存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余韵,也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词通过对杨花、宫廷、园林和残花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它用简单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无情。
张公庠
张公庠,字元善。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两宋名小集》卷三二三《张泗州集》序)。嘉祐八年(一○六三)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一《奏举人张公庠著作佐郎制》)。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知晋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三年,徙知苏州(明正德《姑苏志》卷三)。又知邛州(《能改斋漫录》卷一六)。晚年提举南京鸿庆宫。有《张公庠宫词》一卷。张公庠诗,据汲古阁影抄宋书棚本《张公庠宫词》、《四库全书》本《张泗州集》以及《能改斋谩录》所录,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