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看到别人收藏的《兰亭序》摹本后,联想到真迹失传的遗憾。
前两句写书法创作的自然状态:
"无心工拙当闲暇"——真正好的书法不是刻意追求出来的,而是在悠闲放松的状态下自然流露。
"信手纵横尽技能"——随手写来反而能展现全部功力,就像王羲之写《兰亭序》时酒后半醉的随意挥毫。
后两句表达惋惜:
"朱蜡謄摹犹若此"——现在看到的红色蜡纸摹本都这么精妙(朱蜡是古代复制书法用的材料)。
"可怜真迹殉昭陵"——可惜最珍贵的真迹早就跟着唐太宗埋进昭陵了。这里用"殉"字特别生动,好像真迹是陪葬的活物一样。
全诗通过对比:
- 真迹的永久消失 vs 摹本的暂时留存
- 自然书写的神韵 vs 刻意模仿的匠气
传递出对艺术真谛的思考——最好的艺术往往诞生于放松自然的状态,而最珍贵的艺术品却常因各种原因难以保存。这种对"真迹永失"的痛惜,到今天看文物时我们依然能感同身受。
薛仙
薛仙,字季同,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有诗(《兰亭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