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阴那山①
层云树里碧宫开,云是唐僧旧法台。
众壑奔腾争白道,群峰竞秀卓飞来⑴。
江州使者多行历⑵,梅谷归宗去不回。
且欲漫寻陶五柳,欣然一醉手中杯(清康熙《埔阳志》卷五)。
⑵ 行历,清陈钰《古瀛诗苑》作“行乐”。(吕永光、张玲整理)
众壑奔腾争白道,群峰竞秀卓飞来⑴。
江州使者多行历⑵,梅谷归宗去不回。
且欲漫寻陶五柳,欣然一醉手中杯(清康熙《埔阳志》卷五)。
⑵ 行历,清陈钰《古瀛诗苑》作“行乐”。(吕永光、张玲整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阴那山的壮丽景色和人文历史,语言生动,充满画面感。
首联“层云树里碧宫开,云是唐僧旧法台”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寺庙,引出这里曾是唐代高僧修行之地的传说。就像电影开场镜头,先给读者一个神秘悠远的整体印象。
颔联“众壑奔腾争白道,群峰竞秀卓飞来”特别精彩。把山谷比作奔跑的野兽争抢道路,山峰像比赛般争奇斗艳,甚至还有山峰像飞来的巨人。这种拟人手法让静态的山水瞬间活了起来,充满动感和力量。
颈联提到“江州使者”和“梅谷归宗”两个典故,暗示这里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历史人物往来、文化交融之地。就像现在网红打卡地,古今名人都爱来游玩。
尾联“且欲漫寻陶五柳,欣然一醉手中杯”笔锋一转,诗人想效仿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的洒脱,边赏景边喝酒。这种悠然自得的态度,把前面壮观的景色最终转化为个人闲适的情趣。
全诗就像一篇精彩的游记:先远观云雾山峰的壮美,再近看溪流峡谷的灵动,接着联想历史人物的足迹,最后落笔在饮酒赏景的惬意。既有泼墨山水的大气,又有工笔细节的精致,读来让人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