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店壁间,多行人题咏,余每投宿,必录其佳者,因作七古
平沙茫茫远树低,白日欲没西山西。
一车隆隆苦行役,辙迹已穷愁路迷。
登高极目远烟起,知有茅店临荒溪。
回车寻途急奔赴,已见宿鸟投林栖。
到门不暇解鞍蹬,即往四壁搜留题。
春蛇蜿蜒秋蚓瘦,遍视始得穷端倪。
无盐嫫母互斗艳,颦眉龋齿争哀啼。
村腔俚语实秽鄙,大雅岂屑相歌诋。
璠玙韬光杂瓦砾,独鹤敛翮参群鸡。
是何神仙偶游戏,笔迹偶尔留鸿泥。
循墙且作百回读,清爽胜食哀家梨。
我持钩吴入燕赵,遍历邹鲁经青齐。
每逢好句辄狂喜,恨不素手相提携。
亟须蒐罗入行橐,淘汰瓦石扬秕粞。
详书岁月及邑里,姓氏一一堪参稽。
他年湖海倘邂逅,敢摘诟病交评批。
呼童为我俱鸡黍,明朝碌碌仍轮蹄。
一车隆隆苦行役,辙迹已穷愁路迷。
登高极目远烟起,知有茅店临荒溪。
回车寻途急奔赴,已见宿鸟投林栖。
到门不暇解鞍蹬,即往四壁搜留题。
春蛇蜿蜒秋蚓瘦,遍视始得穷端倪。
无盐嫫母互斗艳,颦眉龋齿争哀啼。
村腔俚语实秽鄙,大雅岂屑相歌诋。
璠玙韬光杂瓦砾,独鹤敛翮参群鸡。
是何神仙偶游戏,笔迹偶尔留鸿泥。
循墙且作百回读,清爽胜食哀家梨。
我持钩吴入燕赵,遍历邹鲁经青齐。
每逢好句辄狂喜,恨不素手相提携。
亟须蒐罗入行橐,淘汰瓦石扬秕粞。
详书岁月及邑里,姓氏一一堪参稽。
他年湖海倘邂逅,敢摘诟病交评批。
呼童为我俱鸡黍,明朝碌碌仍轮蹄。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荒凉路途中的见闻,以及他收集旅店墙题诗的独特爱好。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旅途艰辛(开头到"宿鸟投林栖") 用"平沙茫茫""白日欲没"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展现荒凉萧瑟的旅途景象。旅人迷路时的焦急("愁路迷""急奔赴")和看到旅店的欣喜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收集题诗("到门不暇"到"清爽胜食哀家梨") 最有趣的是旅人顾不上休息就急着看墙上的题诗。他用"春蛇秋蚓"形容字迹潦草,用"无盐嫫母"(古代丑女)比喻拙劣诗句,幽默地吐槽这些诗水平参差。但就像在瓦砾堆里找宝玉,偶尔也能发现"神仙游戏"般的好诗,读起来比吃名贵水果还畅快。
3. 收藏之乐("我持钩吴"到最后) 诗人走南闯北收集好诗,像淘金者筛选金粒般认真。他详细记录每首诗的创作时间、地点和作者,期待将来能与这些"墙诗人"相遇切磋。结尾"呼童备饭"的日常画面,暗示明天又要继续奔波,但收藏诗歌的热情永不消退。
全诗妙在把"收集墙题诗"这件小事写得妙趣横生。通过生动的比喻(如把烂诗比作丑女斗艳)和鲜活的细节(如顾不上解行李就看诗),展现了一个在艰辛旅途中自得其乐的文人形象。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对民间文字那种"沙里淘金"的珍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