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蜩

鸣蜩嘒高风,逮夜且复静。
草虫何为者,落日鸣复逞。
阴阳且战争,微物何所竞。
化工执其机,开阖惟所命。
朔雁有行意,肃肃如待令。
江河有旧渚,宁畏风霜劲。

现代解析

这首《鸣蜩》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季节变迁,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状态,表达了生命与命运的主题。

诗的开篇提到“鸣蜩嘒高风”,意思是蝉在风中鸣叫,到了夜晚,环境变得宁静。这里的蝉象征着夏天的生机,而夜晚的宁静则暗示着变化的来临。接下来,“草虫何为者,落日鸣复逞”,草虫在落日时依然鸣叫,似乎在坚持自己的节奏。这表现了生物在自然中的顽强生存意志。

诗中提到“阴阳且战争,微物何所竞”,阴阳指的是自然界的两股力量,它们之间的斗争影响着万物。而“微物”即小生命,似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显得无力,但它们依然在努力生存。这里通过对比,揭示了生命的坚韧与无奈。

“化工执其机,开阖惟所命”则进一步探讨了命运的力量。化工指的是造物主或自然规律,它掌握着生命的开关,万物的生死开合都由它决定。这句话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后几句通过大雁和江河的描写,继续深化主题。“朔雁有行意,肃肃如待令”,大雁准备南飞,像是在等待某种命令,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迁徙。“江河有旧渚,宁畏风霜劲”,江河依然有自己的河床,不畏惧风霜的侵袭,表现了自然界中某些不变的元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表达了生命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坚韧。它提醒我们,尽管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但生命的本质和生存的意志是永恒的。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