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臧奎赴举

艰难天府解,去掇喜还悲。
旧相和文荐,偏亲带病辞。
剑如机不用,琴似影相随。
仆为初招戆,驴因贱买赢。
穷途谁恻隐,贫卷自装褫。
饯送重阳后,荣归上巳时。
泪多同永别,酒少若轻离。
又使林中客,从今役所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臧奎的读书人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赴举),朋友为他送行时的复杂心情。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寒门学子求取功名的艰辛与无奈。

开头四句说臧奎好不容易凑齐了赴京赶考的路费("艰难天府解"),但离开时既高兴又悲伤——高兴的是有机会改变命运,悲伤的是要离开生病的亲人("偏亲带病辞")。这里用"旧相和文荐"暗示他带着前辈的推荐信,凸显古代科举中人脉的重要性。

中间六句用一系列生动比喻:带着宝剑却用不上(暗指怀才不遇),只有影子般的琴声相伴;仆人憨厚老实,买的驴子也是便宜货("驴因贱买赢");穷得没人同情,只能自己收拾简陋的行囊("贫卷自装褫")。这些细节真实反映了寒门学子的窘迫。

最后六句写送别场景:重阳节后饯行,但想到要等到来年三月(上巳节)才能荣归。此刻的泪水像永别,酒喝得少反而像轻易离别。最后两句最动人:从此林中隐居的朋友("林中客"),要开始牵挂这个为功名奔波的人了。

全诗魅力在于用具体的生活细节(驴、琴、破行囊)代替空洞抒情,通过"喜还悲""泪多酒少"等矛盾修辞,把赴举这件"喜事"背后的心酸写得入木三分。最后落在隐居者对奔波者的牵挂上,暗示了对功名路的深刻反思——就像现代人为了事业远离家乡时,那种喜悦与愧疚交织的复杂心情。

魏野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