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芜湖关

津吏遥迎客子船,舣舟亭下晚晴天。
斜阳未落先浮月,远水初平欲化烟。
江路每怀青草过,旅情长向白云悬。
夜寒更柝声声起,听到关情一黯然。

现代解析

《泊芜湖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停船芜湖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乡愁。

首联"津吏遥迎客子船,舣舟亭下晚晴天"写船靠岸时的场景:码头小吏远远迎接客船,诗人将船停靠在亭子下,正值晴朗的傍晚。这里用简单的画面引出全诗。

颔联"斜阳未落先浮月,远水初平欲化烟"是绝妙的景物描写:太阳还没完全落下,月亮就已经浮现在天空;远处的水面平静得仿佛要化作轻烟。这两句抓住了黄昏时分光影变化的瞬间美,用"欲化烟"的比喻让画面充满朦胧诗意。

颈联"江路每怀青草过,旅情长向白云悬"转入抒情:每次行船经过江边青草地都会触动情思,漂泊的心情就像悬在天边的白云一样飘忽不定。这里用"青草"暗示家乡(古人常用"青草"代指故乡),用"白云"比喻游子无依的心境。

尾联"夜寒更柝声声起,听到关情一黯然"写夜深时的感受:寒夜里打更声阵阵传来,听到这些声音更觉伤感。"关情"二字点明主题,这里的"关"既指芜湖关,也暗含"关隘"阻隔的意味,道出了游子被山水阻隔的愁绪。

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从傍晚到深夜,景物由明转暗,情感也由淡转浓。诗人善用自然景物烘托心情,将夕阳、新月、远水、白云等意象与旅愁完美结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漂泊在外的孤寂。特别是"斜阳未落先浮月"这样观察入微的描写,既展现自然之美,又暗含人生感慨,体现了古诗"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