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留恋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先,诗中的“绿水”象征着清澈的河流,“青山”则是连绵的山脉。这两句诗用“绣”和“缬”这样的词来形容,仿佛是大自然用色彩和纹理精心装饰了一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落景皎晚阴”描绘的是黄昏时分的景象,夕阳余晖与晚霞交织,使天空显得格外明亮而纯净。“残花绮余日”则进一步描述了花朵在夕阳下显得更加绚丽,似乎在告别白日的最后时刻绽放着光芒。
“白沙澹无际”中的“白沙”指的是岸边的沙滩,“澹无际”则形容沙滩绵延无边,一望无际,给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感觉。
“青山眇如一”里的“眇”有模糊、遥远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远处的青山远看就像一个模糊的整体,强调了山水的辽阔和自然的浩瀚。
“伤此物运移”表明诗人对时间流逝感到伤感,感叹自然界和景物的变化无常。
最后两句“淹留非下秩”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长久地停留在这样美好的景致中,而不是匆匆离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叹时光流逝的情绪,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