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赠竹庵静老人

争名计身后,逐利了目前。
道人一弹指,永断三生缘。
起灭水上沤,聚散风中烟。
纷纷阅凋谢,东海今桑田。
缟发茁枯颅,秀眉覆两颧。
已超人天上(原作上天,据明钞本、四库本乙),遂拍佛祖肩。
茅斋立万竹,荫此碧玉椽。
绿暗云扰扰,清涵露娟娟。
我老无家舍,馀地寄一廛。
不辞供井硙,辛苦送华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看透红尘的修行者(静老人)的故事,传递了"放下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智慧。

前四句是犀利的社会观察:普通人为了身后名声争破头,为了眼前利益忙成狗,而修行人弹指之间就能斩断生生世世的欲望枷锁。这里用"弹指"的轻松对比世俗的沉重,很有冲击力。

中间用两个绝妙比喻:人生起伏像水泡忽生忽灭,人际聚散像轻烟被风吹散。接着用"东海变桑田"的典故,说繁华终成过眼云烟。这些意象把无常的道理说得生动可感。

描写静老人外貌时很有画面感:白发从光脑袋上支棱着,长眉盖住高颧骨,像个活神仙。说他修行境界已经超过天神,敢拍佛祖肩膀开玩笑,这种接地气的夸张写法让高深修行变得亲切。

最后转到生活场景:万竿翠竹掩映茅屋,竹影婆娑露珠晶莹。诗人说自己老了没住处,想在这清净地蹭个角落住,甘愿打水推磨伺候这位得道高人。用"绿暗云扰扰"的幽静对比"华颠"(白发)的沧桑,透着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全诗妙在把深奥的佛理说得像唠家常,用泡影、烟雾、桑田这些日常事物比喻人生,又用拍佛祖肩膀、蹭房子住这些幽默表达拉近修行与普通人的距离。核心就一句话:别被名利牵着鼻子走,简单清净才是真自在。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