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三首)

斗帐氤氲沉水烟,蛾眉那得带愁眠。
镜中莫倚人如玉,枕上真成夜似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宫词》描绘了一位宫中女子的孤独和忧愁。

首句“斗帐氤氲沉水烟”营造了一个封闭、朦胧的环境。斗帐是古代的一种床帐,这里代指女子的卧室。氤氲形容烟雾缭绕,沉水烟指的是香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整句意思是,女子的房间里弥漫着香料的烟雾,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

第二句“蛾眉那得带愁眠”直接点出了女子的情绪。蛾眉是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本人。那得是怎能的意思。带愁眠是指带着忧愁入睡。整句意思是,这么美丽的女子怎么能带着忧愁入睡呢?暗示她心中有着难以排解的烦恼。

第三句“镜中莫倚人如玉”进一步揭示了女子的内心世界。镜中指的是照镜子,莫倚是不要依靠的意思。人如玉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像玉一样。整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容貌美丽就以为可以依靠,暗示她意识到美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最后一句“枕上真成夜似年”点明了女子的孤独和煎熬。枕上指的是在床上,真成是确实成为的意思。夜似年是指夜晚漫长得像一年。整句意思是,女子躺在床上,感受到夜晚的漫长,仿佛一年那么久,表达了她的孤独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宫中女子的孤独、忧愁和对现实的无奈。她用香料来麻醉自己,却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她意识到美貌的虚幻,却又无法改变现状;她在漫漫长夜中煎熬,却无人可以倾诉。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刻画,正是这首诗词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