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康子雍州季子东所游虔州通天岩

山灵不为红尘扫,仙窦玲珑自天巧。
或开或合谁主张,元气淋漓出蓬岛。
压服坡陀万象高,平铺练带三江绕。
水西接轸到斜阳,勒马回□问迟早。
不见真仙只为仙,犹嫌秃发头颅老。
三生岂必石点头,三晋何□石言好。
行先之后更几人,龙奔虎噬争云扰。
吴山但见楚山高,岂知砥柱千金宝。
山崩雨蚀不知年,各得帡幪各相□。
出门小吏惊且呼,虔州刺史心生恼。
急著归鞭信马蹄,春风犹带兰香草。
烧灯更上郁孤台,吴楚东西春未了。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次与友人游览虔州通天岩的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山岩的壮丽景象。山岩仿佛没有被尘世污染,保持着天然的美态,孔洞玲珑剔透,仿佛是天工巧匠的杰作。山岩的形态变化万千,仿佛是大自然的元气在蓬莱仙岛中涌动,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平缓,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山高耸入云,仿佛能镇压万物,而江河则如丝带般平缓地绕山而行,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夕阳西下,诗人勒马驻足,思考着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诗中还融入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像仙人那样超脱世俗,头发已经稀疏,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他提到“三生岂必石点头”,意思是人生未必需要事事顺从,命运也不一定完全由外力决定。而“三晋何□石言好”则暗指历史变迁中,人们争权夺利,社会动荡不安。

最后,诗人通过小吏的惊慌和刺史的恼怒,反映了世俗的纷扰和官场的复杂。他选择骑马归去,春风中带着兰花的香气,象征着他希望回归自然,远离尘嚣。夜晚,他登上郁孤台,远眺吴楚大地,心中感慨万千,春天的气息尚未消散,仿佛人生的旅程也还未结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复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