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表达的是诗人对观潮阁的深厚情感和他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诗人毕生都梦想着能写出一首关于观潮阁的诗,但每次站在斜阳下,他总感到疲倦,最终只能返回。诗中提到的“一日江山蒙笔力”,意味着诗人一旦动笔,就能用文字描绘出江山美景,展现出他的才华。而“百年名字满人寰”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名字流传百年的愿望。
接下来,诗人提到“郡从晋宋风流后,诗到苏黄伯仲间”,这里的“晋宋”指的是历史上的晋朝和宋朝,而“苏黄”则是指苏轼和黄庭坚,两位著名的宋代诗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希望自己的诗歌能与苏轼、黄庭坚的作品相媲美。
最后,诗人提到“向去摩挲看石刻,谁知功在十年闲”,意思是说,诗人打算去细细观赏石刻,但他知道,真正的文学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这句话提醒我们,文学创作需要耐心和时间,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能写出真正有深度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诗人对观潮阁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表达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成就是需要时间和努力去积累的。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