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幽远的景象,通过诗人的视角来呈现一幅画卷。
首句“幽人茶灶烟”描述了一个隐居的人在茶灶上煮茶的情景。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的人,表明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隐居生活场景。“茶灶烟”则是这个场景中的具体细节,暗示着生活的简单和自然。
接着“每与宿云乱”进一步描述了这个隐居者的日常生活。这里的“宿云”指的是夜晚的云,暗示着诗人常常在夜晚望着天上的云,与它们互动。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
后两句“凭轩望所思,春湖渺无岸”则转向了诗人的思绪。诗人倚着窗户,望着远处的春湖,湖水广阔无垠,似乎没有边际。“所思”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心之所向或者是他思念的对象。诗人通过这广阔的春湖来表达自己对远方的思念或者对某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居生活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