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钱和粮食是生存的根本,但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迷惑,忘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开头说钱粮是生活基础("食货生之源"),但时间久了社会风气就变味了。人们开始追捧金银珠宝("金玉炫耳目"),反而觉得粮食不值钱("菽粟贱")。就像现在有些人痴迷奢侈品,却看不起日常必需品。
中间批评了三种社会现象:一是商人为了蝇头小利恶性竞争("逐末竞锥刀");二是外国商人用奇技淫巧垄断暴利("海客多奇淫");三是就算有桑弘羊这样的理财高手("桑孔术亦工"),也治不好整个社会的浮躁病。
最后用两个比喻点明危机:鱼在干涸的车辙里挣扎("涸辙鱼"),燕子在摇摇欲坠的堂上筑巢("巢堂燕"),暗示整个社会根基正在崩塌。诗人感叹:明明有解决办法("节流岂无策"),但人们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危机("睫远谁能见")。
全诗像一位忧国忧民的长者,拍着桌子说:别光盯着钱!粮食安全、民生根本才是正经!这种对物质崇拜的批判和对社会危机的预警,放在今天看依然发人深省。